测试版
| 加入收藏

放疗知识科普

头颈部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

来源:微信公众号-万杰质子治疗平台 发布时间:2020-11-06 15:16:17 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浏览次数:

面颈部水肿:一年左右可逐渐消退,硬性水肿易发生感染,治疗用抗生素+激素;

中耳炎及听力减退:抗炎治疗、耳咽管通气等可减轻症状; 张口困难: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纤维性强直所致,早期经功能锻炼后可恢复;

发音变化:照射3~4周后声音嘶哑,60~70Gy时可失声,结束后3~4周可恢复;

放射性龋齿和颌骨坏死:

•放疗前作常规口腔处理,拔牙者10~14天后再行放疗; •放疗后1年内不宜拔牙;

•放射性龋齿多发生在牙颈部,常致牙体断裂,残根可引起感染,可予消炎和止痛等对症处理;

•放射性骨髓炎或骨坏死:死骨清除、抗炎及高压氧治疗。 甲状腺功能低下:

•全颈照射包括双侧甲状腺可出现;

•儿童、年轻女性更敏感;

•表现:乏力、头晕、全身水肿等;

•甲功:T3、T4降低,TSH正常或升高;

•长期TSH升高可诱发甲状腺癌;

•甲低治疗:根据症状补充甲状腺素40~60mg/d,T3、T4正常后3个月减量或停药。

中枢神经系统

即时反应:

•放疗3~4次时出现;

•是脑、脊髓受到照射后一过性充血、水肿的表现,可加重原有的颅内或椎管内高压的症状;

预防和处理:放疗开始同时应用脱水剂、激素及利尿剂可避免或减轻这种反应;

早发性延迟反应:

•放疗后数周至3~4个月出现;

•表现:嗜睡、头晕、脑脊液中细胞数和蛋白稍增高,有时伴低热; •可不作处理,2周左右可恢复;

•不要误认为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;

晚发性延迟反应:

•小野50Gy、大野40Gy的常规分割放疗下极少发生; •放射性脊髓炎:

•放疗后数月~1年后发生;

早期症状:一侧或双侧肢体感觉异常,低头曲颈时有触电样感觉; •多数可恢复,少数可发展为典型或不典型脊髓半截症或截瘫;

•放射性脑坏死:

•有时很难与肿瘤复发鉴别,

•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嗜睡、记忆力及智力减退、颅神经麻痹及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颅内高压症;

•精神症状:1~7年后可出现呆滞、定向障碍、答非所问等; 处理

•预防是关键;

•治疗:

早期用大剂量激素、B族维生素、血管扩张剂、能量合剂和脱水剂; •高压氧治疗对感觉异常者有效,对已有运动障碍者无效; •一旦出现脑坏死可考虑手术探查(切除或减压)。

呼吸系统

气管及支气管

•程度不等的刺激性干咳;

•轻者口服止咳药物,重者同时给予抗炎药物静滴;

•反应严重者可暂停放疗。

放射性喉水肿

•表现:咳嗽、声嘶、咽痛、呼吸困难等;

处理:止咳镇痛药物、抗生素及激素、金因肽或贝复济、地米10mg+庆大24万单位+ NS250ml雾化吸入;严重者停放疗,必要时气管切开;

•预防性气管切开:不作常规,对于声门下区癌、呼吸困难、双侧声带麻痹或较大肿瘤者应考虑;

•软骨受侵、合并感染时可加重;

•治疗后6个月仍水肿者,应考虑肿瘤残留或复发。

肺

•胸部肿瘤放疗后,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,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;

•急性放射性肺炎:

•渗出性炎症,放疗3~4周时出现;

•表现:刺激性干咳、低热、盗汗及呼吸困难;

•治疗:大剂量激素、抗生素和吸氧等。

•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:

•放疗后3~6个月出现,

•表现:刺激性干咳、气促,活动后加剧;胸痛;可伴有低热;重症者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、紫绀、肺功能减退,可持续多年; •高危因素:慢性气管炎、肺气肿患者,合用化疗药物如BLM、CTX、ADM、MMC等易发生;

•查体:多无阳性体征;肺纤维化较广泛时,呼吸音减弱,可闻及捻发音;如继发感染,可闻及干、湿性罗音,偶有胸膜摩擦音;伴发肺心病时,可有右心衰竭体征;

X线检查:照射野内出现片状、网状、条索状或团块状致密阴影;气管、心脏可向患侧移位,同侧横膈抬高;正常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;有肺动脉高压时,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或右心肥大;常有胸腔积液征。

•治疗:

•对症支持:止咳祛痰、VitC、能量合剂等;

•激素:放射性肺炎患者可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,重症者静滴地塞米松;

•吸氧:缓解症状,改善低氧血症;

•抗生素:适当应用可预防继发感染,已合并感染时,加用敏感抗生素。

心脏损害

心脏损伤的剂量阈值为45~50Gy;

最显著的特征是心包积液;

主要表现为胸痛、胸闷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及心电图异常;慢性心包积液可伴呼吸困难、肝脏肿大;还可发生放射性心肌炎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变化;

合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时易发生;

治疗:对症支持、激素、心包穿刺或心包切除。